近年來,隨著碳化硅(SiC)市場需求持續水漲船高,終端對于SiC降本的訴求也在不斷增強,因為最終的產品價格始終是決定消費端買單的關鍵。而SiC襯底成本在整個成本結構中占比最高,可達50%左右,這就意味著襯底環節的降本增效尤為重要,也因此,大尺寸襯底由于成本優勢比較明顯,逐漸被寄予厚望。
根據SiC襯底廠商天科合達的測算,從4英寸提升到6英寸,單位成本預計能夠降低50%;從6英寸到8英寸,成本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再降低35%。同時,8英寸襯底能夠切出更多的芯片(預計可多切90%),邊緣浪費也會更低。簡單來說,8英寸襯底具備更高的有效利用率,這也是各大廠商積極研發8英寸襯底的直接原因。
目前,6英寸SiC襯底仍是主流,但8英寸襯底已經開始滲透市場,例如,Wolfspeed 2023年7月宣布其8英寸工廠已開始向中國終端客戶批量出貨SiC MOSFET,側面說明其8英寸SiC襯底的批量出貨;天科合達也已經開始小批量出貨8英寸襯底,預計2024年可形成中批量出貨······
除了出貨量的直觀說明以外,技術和產品研發方面也能看到實質性的突破和更進一步的成果,廠商的許多布局也更明確地指向了8英寸襯底及相關配套,這一趨勢在2023年相關進展中均有跡可循。
8英寸SiC襯底梯隊加速進階
從Wolfspeed最初于2015年首次展示樣品到現在,8英寸SiC襯底已經有了7-8年的發展史,隨著玩家的增多,8英寸SiC襯底技術的發展和產品研發在近兩年明顯加快了。
首先看國際廠商,除了已實現量產的Wolfspeed,還有7家SiC襯底、外延、器件廠預計在今年或未來1-2年實現8英寸襯底的量產。
其中,Wolfspeed的8英寸襯底及MOSFET已實現批量應用。投資方面,Wolfspeed目前仍在繼續建設John Palmour碳化硅制造中心(美國北卡羅來納州SiC襯底工廠),后續該工廠將持續推動襯底產能的擴充,配合其8英寸晶圓廠的擴產需求。
Coherent去年也公布了擴產8英寸襯底和外延片的計劃,其將在美國和瑞典進行大規模擴產。產品出??诜矫?,Coherent已收到了來自三菱電機和電裝的10億美元投資,將為二者長期提供6/8英寸SiC襯底及外延片。
ST意法半導體去年也斥資投向8英寸領域,其正在聯合湖南三安半導體建設8英寸SiC晶圓廠,后者配套自建一座8英寸SiC襯底廠,保障合資工廠的材料供應穩定性。與此同時,ST也在自研襯底,其此前便與Soitec就量產8英寸SiC襯底達成了合作??梢钥吹?,ST在推廣和應用8英寸襯底方面同樣是走得早、跑得快。
再看中國廠商,目前已超10家企業8英寸SiC襯底進入了送樣、小批量生產階段,包括:爍科晶體、晶盛機電、天岳先進、南砂晶圓、同光股份、天科合達、科友半導體、乾晶半導體、湖南三安半導體、超芯星、盛新材料(中國臺灣)、粵海金。
除了上述提及的廠商,目前還有不少在研8英寸襯底的中國廠商,如環球晶圓(中國臺灣)、東尼電子、合盛硅業、天成半導體、平煤神馬合資公司中宜創芯等。
投資方面,爍科晶體、南砂晶圓、天岳先進、天科合達、乾晶半導體、科友半導體、三安光電等均有8英寸襯底相關擴產計劃,旨在提前為后續中下游客戶做好材料產能供應的準備。而2024年開年以來,已有8英寸襯底項目傳來進展:南砂晶圓旗下中晶芯源8英寸SiC單晶和襯底產業化項目正式備案,該項目于2023年6月12日落地山東濟南,計劃在2025年滿產達產。
根據業內人士分析,現階段中國廠商在襯底領域與國際大廠的差距已顯著縮小,英飛凌與天岳先進、天科合達等中國廠商達成長期合作,也說明了中國襯底產品的質量受到認可。從技術水平這個維度上看,兩方差距的縮小側面反映了全球整體襯底技術有了提升,后續有望通過各家廠商的共同努力,推動8英寸襯底技術的發展步伐。
總體而言,8英寸SiC襯底整體發展有加速向上之勢,量和質上皆有頗多突破。
全球8英寸SiC晶圓廠加速擴張
隨著襯底材料持續突破技術“天花板”,全球8英寸SiC晶圓廠的擴張規模也在2023年達到了新高水平。
據集邦化合物半導體不完全統計,2023年約12個8英寸晶圓相關擴產項目落地,其中8個項目由Wolfspeed、Onsemi安森美、ST、Infineon英飛凌、Rohm羅姆等國際廠商主導,ST還與三安光電共同合作了1個項目,另外3個項目由泰科天潤、芯聯集成、杰平方等中國廠商主導。
從區域分布來看,未來歐美、日韓、中國、東南亞等投資重要集中區都將有新的8英寸SiC晶圓工廠。截至目前,全球在建或擬建的8英寸晶圓工廠約11座(較明確的),其中,Wolfspeed 2座(美國莫霍克、德國薩爾州)、博世1座(美國羅斯維爾)、ST 1座自建(意大利卡塔尼亞)、1座與三安合建(中國重慶)、英飛凌1座(馬來西亞居林)、三菱電機1座(日本熊本)、羅姆2座(日本筑后、國富)、安森美1座(韓國富川)、富士電機1座(日本松本)。
若之后杰平方半導體進一步落實在香港建設8英寸SiC先進垂直整合晶圓廠,那么全球8英寸SiC晶圓廠將再增1座。另值得一提的是,近日中國福建也簽約了一個8英寸SiC晶圓項目,項目方為天睿半導體。預期今年將有更多資金投向8英寸SiC晶圓領域。
從廠商擴產方向來看,博世及安森美2023年的投資直指車用SiC市場,ST擬在意大利建設的8英寸SiC芯片廠也瞄準了電動汽車市場。雖然其他廠商沒有直接說明未來產能的應用方向,但電動車是目前及未來SiC的主要增長引擎,必然是各大廠商擴產的重點之一。
在電動汽車領域,800V高壓平臺已經是比較明確的發展趨勢,而800V平臺需要更高壓的功率半導體元件,在此背景下,相關廠商已經著手開發1200V SiC功率器件。從成本角度來看,盡管短時間內6英寸是主流,但為了降本增效,6英寸勢必會往8英寸等更大尺寸延伸,因此,電動汽車市場未來將對8英寸晶圓有著持續增長的需求。
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,8英寸也是SiC廠商未來的破局之道。據集邦化合物半導體了解,6英寸SiC器件市場已經進入深度“內卷”的階段,尤其是SiC JBD部分,對于規模小、競爭力弱的企業而言,利潤空間正在無限擠壓,未來無疑將進行一輪洗牌。在此背景下,為了長遠的發展,廠商前瞻布局8英寸等更大尺寸的技術,以期搶占市場先機。
8英寸產業化突破口與進展
8英寸已是大勢所趨,但不得不承認的是,雖然技術的進步正在逐漸轉換為成果,但8英寸產業化短期內還任重道遠,在這其中,襯底是主要突破口。
生產進度上,目前能夠大規模量產8英寸SiC襯底的企業屈指可數。量產速度上,Wolfspeed從成功研發到量產的時間線跨越了7年左右,這就說明8英寸SiC襯底大規模量產還面臨重重難關。即便產業整體有了明顯的進展,但在新能源汽車、光儲充等應用市場對SiC功率半導體快速增長的需求面前,廠商仍顯得有些捉襟見肘,因此,8英寸SiC襯底的進一步突破便更為迫在眉睫。
根據天科合達、爍科晶體、天域半導體等中國SiC襯底、外延主要廠商介紹,8英寸量產難題與長晶爐、晶體生長、切磨拋技術及外延技術息息相關,也是襯底產業化的突破口。
長晶爐主要涉及溫場控制問題,據說目前業內提出一種解決方案:用電阻加熱,因其溫度更均勻,更容易控制溫場。
晶體生長與長晶法有關,難題主要包括襯底的位錯密度、晶體的缺陷等,前者的位錯問題一直是制約SiC器件性能的關鍵,后者涉及點缺陷、線缺陷和面缺陷,缺陷類型較多。據爍科晶體介紹,SiC單晶各個缺陷之間存在相互聯系、相互影響的關系,不過,目前SiC的缺陷密度已經得到有效控制,但是仍存在下降的空間,因此需要產業鏈進一步攻克。
現階段,主流的長晶法包括三種:PVT(物理氣相傳輸法)、LPE(液相外延技術)、HTCVD(高溫化學氣相沉積法)。
PVT是目前唯一實現大規模生產的方法,全球90%以上的襯底廠商采用PVT法,但該方法生長的SiC襯底厚度有限,缺陷水平偏高,大尺寸制備技術尚不成熟。相比PVT,LPE、HTCVD在位錯密度、純度、生長率、大尺寸生長上有明顯的優勢,但這兩種方法目前仍不成熟。為解決相關問題,日本及中國研究者已經開始展開LPE、HTCVD長晶法的相關研究,可望逐步取得突破。
切磨拋直接關系到襯底加工的效率和產品良率,其中,切片是SiC由晶錠轉化為晶片的第一道工序,決定了后道加工的整體良率,因此需要穩定性、可靠性高的高精密切割設備。但由于SiC硬度大、脆性高等特點,晶錠分割成為晶圓加工的歷史難題。目前,晶錠切割以砂漿多線切割和金剛線多線切割為主,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,激光切割優勢更明顯,逐漸成為切割硬度高、脆性大材料的首選技術。
就廠商的生產進度和業務開拓來看,日本Disco是切磨拋設備領域的龍頭廠商,已形成半導體切磨拋裝備材料完善的產品布局,在全球晶圓減薄機市場的市占率超70%。其在2023年12月推出了新型SiC切割設備,支持切割8英寸SiC材料,可將SiC晶圓的切割速度提高10倍,首批產品已交付客戶。
中國廠商中,高測股份去年連續拿下8英寸SiC金剛線切片機的訂單;通用智能則交付了自主研發的8英寸SiC晶錠剝離產線;大族激光作為激光技術廠商的代表之一,已經可以規?;aSiC激光切割設備······可見,8英寸切磨拋解決方案已經開始產業化落地。
外延技術也是SiC器件質量和良率的直接影響因素,目前主要廠商多采用CVD化學氣相沉積法,具體設備的運行方式分為垂直式、水平式、行星式。
外延制備的難題主要在于波長均勻性和缺陷密度。目前,德國AIXTRON SE愛思強的行星式反應系統能夠做到片內高度外延一致性,并實現多片機的高產能優勢,可滿足8英寸外延的生長。中國外延設備廠也在8英寸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,例如,晶盛機電、納設智能、中電48所等均已成功研制出8英寸SiC外延爐。
總體而言,大尺寸高質量襯底與外延技術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,目前仍有不少難點需要攻關。但就國際廠商和中國廠商的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進度來看,產業化難題加速突破值得期待。(文:化合物半導體Jenny)
更多SiC和GaN的市場資訊,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:集邦化合物半導體。